保鮮膜主要有聚乙烯(PE) 、聚氯乙烯(PVC)和聚偏二氯乙烯(PVDC)3種材質 。PE和PVDC可用於包裝食物 ,但PVC在遇到油膩 、酸堿性 、高溫時會釋放出聚氯乙烯小分子 ,易滲入食品 ,可能致癌 ,長期使用對肝腎功能會造成消極影響 。
這些知識熟悉化工的人都知道,但是通過近日媒體的報道凱時尊龍可以發現 ,廣大消費者對於PE和PVC的區別卻知之不多 ,因此人們辨別優劣保鮮膜的能力較差 。
不僅是保鮮膜 ,日常生活中 ,由於不良商販的投機心理 ,很多不適合食品領域應用的塑料製品如塑料袋 、塑料餐盒等還被應用於食品 、飯菜等的包裝 。更有甚者 ,一些小作坊 、小塑料製品企業為了節約成本 ,在原料裏摻加用過的藥瓶 、廢棄塑料等回收料 ,生產用於食品的塑料製品 ,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更大 。
塑料製品被媒體曝光 ,使得正規的塑料生產企業聲譽也受到牽連 。為了整肅市場 、保障食品安全 ,塑料生產企業也應該盡自己的一份責任 。
化工企業應該配合大眾媒體 ,對食品級和非食品級塑料的區別和辨識方法進行宣傳 ,或者組織企業職工走上街頭 、走進社區發放傳單 、現場講解 。教會百姓通過摸 、聽 、聞以及辨認標識等方式 ,甄別什麽樣的塑料製品是有毒的 ,什麽樣的塑料袋可以放心使用 ,從而在以後的使用過程中 ,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,讓更多的人自覺抵製不合格塑料製品 。消費者不買劣質塑料製品的賬 ,沒了市場 ,劣質塑料製品自然會慢慢消失 。
同時 ,塑料生產企業還應該在自身生產中進一步加強規範 。不僅要嚴把原料關 ,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生產對公眾無害的塑料製品 ,還要在所產的產品包裝上用中文明確標示適用範圍,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。
為了餐桌的安全 ,塑料企業要切實肩負起社會責任 ,在生產和銷售的各個環節嚴格自律 。